學習張謇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迎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二
- 字號 + -
張謇,我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活動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及社會公益事業等諸多領域,他給我們留下許多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個人點亮一座城,一種精神影響幾代人”,就是張謇與南通的真實寫照,也是張謇精神的魅力所在。
在迎接建黨100周年之際,公司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來到大生紗廠的新、舊廠區來感受張謇先生愛國、救國、報國,興辦實業,以商養學,為國擔當、為國分憂的偉大情懷。
我們首先參觀了 “數字化紡紗車間”,這是國內紡織行業第一條全流程國產設備示范生產線,在這個車間里最讓人震撼的便是它的“智能制造”。全流程智能制造數字化紡紗,實現了從原料到成件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裝備數控化率大于90%,其中絡筒自動堆垛、打包系統屬國內首創,有效解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用工難問題。目前,普通車間萬錠用工需要40-50人,而智能車間只需15人左右,同時生產效率提升了10%左右,真正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用工少、效能高的目標。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大生紗廠的舊址,站在鐘樓前,穿過門洞,看著對面的“大生碼頭”,聽解說員開始講述張謇先生及大生紗廠的故事。
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國內第一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軍山氣象臺。此外還陸續創辦了圖書館、盲啞學校等。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后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全力投入實業教育救國之路。先是興辦實業,而后傾資興學、以商養學,張謇把他從商的紅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經費。可以說,張謇一生所獲財富,皆為社會服務。
張謇先生強烈的愛國熱忱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擔當是值得我們普通黨員學習和效仿的。平日里,我們要把黨的事業落到實處,嚴格要求自我,加強自身建設,走在人民群眾的前面,要有為人民付出的情懷。把平凡的工作同企業興衰緊密結合在一起,保持務實、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干就干實,干就干好。(郁燕輝)